随着财政部于2025年3月公布的新一年度中央财政预算,社会各界对中央财政如何分配和使用超过14万亿元的巨额资金给予了高度关注,这笔资金不仅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直接影响到亿万民众的切身利益,2025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达到约14.75万亿元,比2024年执行数增长4.5%,增速高于去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速(3.6%),显示出中央在积极财政政策上的持续用力,这笔巨额资金究竟会如何分配和使用呢?
在14.75万亿元的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对地方转移支付占据了大头,达到约10.34万亿元,这笔资金主要用于弥补地方收支缺口,支持地方“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主要分为三类:一般性转移支付、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
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用于均衡地区间财力配置,保障地方日常运转和加快区域协调发展,2025年一般性转移支付(不含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约5.55万亿元,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比重约53.7%,用于补充地方财力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同比增长7.5%,高于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速(3%),显示出中央在加强地方财政保障能力上的决心。
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用于履行中央承担的共同财政事权的支出责任,保障地方落实相关政策所需财力,提高地方履行共同财政事权的能力,2025年共同财政事权转移支付约3.86万亿元,占比约37.3%,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同比增长11.4%,学生资助补助经费同比增长11.5%,体现了今年将更多的财政资金“投资于人”。
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保障中央决策部署的有效落实,引导地方干事创业,2025年专项转移支付约0.93万亿元,占比约9%。
除了对地方转移支付外,中央本级支出也达到约4.36万亿元,用于中央本级履职相关支出,这些支出涵盖了国防、债务付息、科学技术、公共安全、教育、一般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
国防支出: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国防支出在中央本级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加强国防建设、提升国防实力成为中央财政的重要任务之一。
科学技术支出: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财政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投入不断增加,2025年中央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安排3981.19亿元、增长10%,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基础研究预算数为1028.94亿元,增长12.1%;应用研究预算数为1798.02亿元,增长13.6%。
教育支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中央财政在提高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持续发力,2025年,中央财政将提高中央高校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标准,助力教育事业发展。
债务付息支出:近些年为了稳经济,积极财政政策加大力度,中央和地方加大举债力度,扩大政府有效投资,保障民生,使得国债余额持续增长,相应债务付息支出规模相对较大。
在资金分配和使用上,中央财政还注重深化财政改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预算报告指出,要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这将有助于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资金使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中央财政还注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通过建立绩效监控体系,强化项目验收和资金使用透明度,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中央财政还将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严控无效投资,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在资金分配上,中央财政还注重向重点领域倾斜,助力高质量发展,在科技创新领域,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央财政将加大对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央财政在资金分配和使用上,还注重向民生和发展领域倾斜,通过衔接资金投入和以工代赈等方式,支持农村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央财政还将加大对环保领域的投入力度,推动大气、水、土壤污染治理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实效。
在社会保障方面,中央财政将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将城乡居民全国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深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民众的生活水平,更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中央财政超14万亿元的资金分配和使用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通过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深化财政改革、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和监督评估机制等措施,中央财政将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助力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