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都市的喧嚣之外,浙江的海岛之上,正进行着一场特别的“招募行动”——招聘守鸟人,这份工作因“日薪300元、包吃住、与世隔绝的海岛生活”等标签迅速走红,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更引发了大众对这份工作背后深意的思考。
一、守鸟人的诗意生活:面朝大海,与鸟为伴
想象一下,每天清晨在海涛声与鸟鸣声中醒来,推窗便是无垠的大海,漫步在沙滩上,与自由翱翔的海鸟为伴,远离城市的车水马龙与喧嚣纷扰,这样的生活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无疑充满了吸引力。
2025年,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华凤头燕鸥研究和保护团队再次开启守鸟人招募活动,13个名额吸引了上千人投递简历,这些应聘者中,有渴望逃离都市内卷的年轻人,也有希望治愈职场焦虑的中年人,他们怀揣着对海岛生活的向往,对自然生态的热爱,踏上了这场特殊的旅程。
26岁的小林辞去杭州的互联网工作,毅然决然地上岛成为了一名守鸟人,虽然想象中的面朝大海是文艺片,但现实中的海岛生活却充满了挑战,不过,小林并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他说:“看着雏鸟破壳,听着海浪拍打礁石的声音,这种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感觉,是任何物质享受都无法比拟的。”
同样,45岁的前互联网高管王姐也用四个月的海岛生活治愈了自己的职场焦虑,她表示:“每天看着中华凤头燕鸥在天空中翱翔,比看Excel表格治愈多了,虽然工资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但再也不用吃抗焦虑药了。”
二、守鸟人的挑战:艰苦条件与孤独考验
诗意背后,这份工作也有着诸多不为人知的挑战,守鸟人要驻守的是无人海岛,岛上的生活条件较为艰苦,很多海岛没有淡水,食物和水都依赖保护区定期配送,守鸟人不仅要自己做饭解决温饱问题,洗澡等日常需求也得想办法克服。
在舟山五峙山列岛和宁波韭山列岛等无人海岛,守鸟人需要24小时监控鸟群繁殖,用假鸟蛋迷惑天敌,甚至徒手驱赶偷蛋者,这些工作不仅需要耐心和细心,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每隔十天,补给船才会送来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在台风天,补给船无法靠岸,守鸟人只能依靠压缩饼干度日,一位连续工作三年的“老监测员”回忆说:“有次台风导致物资延误,我和搭档啃了三天压缩饼干,最后连海鸟的鱼腥味都觉得香。”
除了生活上的不便,守鸟人还需要面对孤独感的考验,两人一组的小岛生活,方圆五公里内只有海浪和鸟鸣,2024年,一位应聘者因忍受不了寂静,半夜用救生筏私自离岛,结果被海警救回后永久列入黑名单。
三、守鸟人的责任:保护珍稀鸟类,维护生态平衡
守鸟人并非只是简单地“看鸟”,他们的工作对海鸟保护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中华凤头燕鸥被称为“神话之鸟”,数量稀少,是全球极危物种之一,其繁殖、生活习性还有很多未知等待探索。
舟山五峙山列岛、宁波韭山列岛和温州南麂列岛等无人海岛,是全球仅存的中华凤头燕鸥栖息地,这些岛屿上活跃着一群特殊的守鸟人——海鸟监测员,他们的任务包括记录燕鸥产卵数量、驱赶偷蛋者、防止天敌袭击等。
守鸟人需要具备观察记录鸟类行为的能力,详细记录海鸟的觅食、栖息、繁殖等情况,这些数据对于研究海鸟种群动态、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等至关重要,能为后续的保护策略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在韭山列岛,监测员老任亲眼见证了生态奇迹,2023年一场暴雨后,他用体温救活了3枚被遗弃的鸟蛋,如今那几只幼鸟已成种群主力,这种成就感也伴随着危险,2024年,舟山群岛的监测员小陈为驱赶偷蛋者,被匕首划伤手臂,留下了一条十厘米长的疤痕。
四、守鸟人的故事:从城市到海岛,从迷茫到坚定
何既白是一位来自成都的90后小伙,他从小爱看植物、看虫子、看鸟,从事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他年纪轻轻但具有丰富的鸟类调查及研究的经历。
2022年,何既白在宁波象山韭山列岛参加了为期2个月的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监测,2023年,他又主动申请驻岛4个月,成为了温州南麂列岛上的“守鸟人”。
相比其他的项目地有新建的宿舍、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成熟的工作模式,南麂列岛的条件相对艰苦,但何既白并不在意这些,他说:“我的初衷不是为了体验生活,因为真心喜欢观鸟,想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所以不在意条件是否艰苦。”
每天6时起床,晚上接近凌晨休息,早上在观察木屋观测,晚上翻看视频监控,记录整理监测数据,这是何既白在岛上生活的日常,一座岛,两个人,白色集装箱板房组成了生活营区,虽然岛上的工作生活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美好轻松,但何既白却乐在其中。
五、守护自然,我们在行动
守鸟人的工作看似平凡,却蕴含着巨大的价值与意义,他们不仅是海鸟的守护者,更是生态平衡的维护者,通过他们的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海鸟的生存状况,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守鸟人的行动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关注自然环境,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希望在守鸟人的努力下,浙江海岛的生态环境能够得到持续改善,海鸟的数量能够不断增加。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自然环境而努力,每一次对自然的守护,都是在为地球的未来添砖加瓦,让我们共同关注守鸟人的故事,为他们的付出和努力点赞!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够对“浙江一地招守鸟人,需在海岛生活4个月”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理解,也鼓励大家探索更多相关信息,关注自然生态的保护,为地球的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