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还在持续离开

2024-09-24 0:53:42 股市动态 facai888

曾几何时,到外资工作是人人艳羡的地方,它对国内就业群体的吸引程度,恐怕仅次于考公。

看惯了这几年外资撤离给员工的遣散条件,我们大体也知道了外资对国内就业市场的意义所在;外资不仅仅象征着国际化和开放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它还象征着劳动法的一部分,外资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遵照劳动法,企业一样可以活下来。

但今天,经贸问题也不可避免越来越受到安全所影响。

在美国对华政策的不断锁紧之下,越来越多外资,正在以各种方式离开。

随着美国对华战略定义的改变,美国企业的对华业务正迎来转折点。

IBM这样的大型IT企业正在缩小研发规模,通用汽车这样的汽车企业也在减少投资,在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美中竞争趋势越来越明确之下,2023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同比减少约4成。

前几天IBM国内员工突然无法登陆内网,外资还在持续离开根据媒体的报道,预计这一波IBM的人事变动将有约1600人受到影响,他们将根据职能转移至印度海外等地区。

IBM表示:“将根据需求调整运营体系,对国内客户提供的服务不会受到影响。”

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如果把国内的员工全部搬到国外去,却放言说国内客户的服务不会受到影响,这句话很难被市场所信服。

而IBM在华的渊源,可以说有40年之久。

IBM在上个世纪就进入中国市场,自2010年起,IBM就开始全面向国内机构和国有企业提供服务器和资料库,负责扩大通信等基础设施。

今天的国内通信老大哥任正非,也一度向IBM取过经。

这一次IBM撤离,并非毫无征兆。

随着国内企业进一步推进国产化,IBM的国内业务逐年萎缩,2023年在华销售额同比减少了两成,2021年还在国内关闭了最先进的研究所。

国内业务的减少,是IBM考虑关闭研发部门转移到海外的其中一个因素。

除此之外,随着美中关系的长期竞争化,在两国互相加强数据安全的背景下,IBM自然也首当其冲,美国企业从国内基地向美国传输数据受到限制,基地之间的协作也变得十分困难。

IBM的离开,不过是这一轮宏观大环境变化之下的缩影。

但受到影响的,还不止是IBM。

根据媒体的报道,早在今年5月,微软就在讨论部分国内员工调到国外工作的计划,愿意去的由微软提供签证,对象多为AI部门,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微软这一计划涉及到的人数也有七八百人。

更早之前,微软还给国内员工发放了免费的苹果手机,这也被很多人诟病。

“去中国化”,这不仅仅是欧盟提出的供应链战略目标,也是如今美国企业正在做的事情。

从中美两国的直接投资来看,美国企业的“去中国化”十分明显。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为5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约4成,在2014年以后的10年里更是减少了5成之多。

2014年是美国对华投资的巅峰期,当年度美国对华投资超过100亿美元,但随着特朗普上台后对华措施的改变,美国对华投资逐渐减少。

到十年后的今天,已经下降了5成左右。

而在中美竞争的关键领域,IT、科学技术以及法务等专业领域的投资则是连续2年出现负增长,越来越多美国企业正在将这些关键领域的研发转移到国外。

例如微软和IBM。

除了科技领域的变化,制造业的投资也在减少。

通用汽车目前已经在考虑在华合资业务中裁减研发人员,或者缩小生产线,这一背景也和国产品牌的崛起密切相关,外资品牌在国内汽车市场的份额从2020年的约6成已经下降到了目前的4成左右。

市场,一定是外资离开的首要条件,但在市场之外的因素和力量,也正越来越大。

随着国内电动汽车领域的价格战内卷愈演愈烈,越来越多外资汽车品牌已经不堪重负,选择缩减业务规模。

本田、日产等日本车企缩减业务规模,美国车企也在缩减业务规模,对比来看,当国产汽车品牌加速扩张的时候,众多老牌外资汽车品牌正采取缩减业务规模的方式去应对。

通用汽车CEO7月底就曾表示,中国的固定成本削减措施还不够,正与合作伙伴重组业务。

2023年美国对华直接投资中,汽车等运输设备同比下降了99%,而机械也大幅下降了9成,整个制造业的投资总额减少了3成。

一方面外国企业“去中国化”,正紧锣密鼓地展开;但另一方面,外资要想“去中国化”,也并不简单。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经济体,我国拥有非常广泛紧密的供应链体系,跨国企业的离开,也绝非那么容易。

例如美国力争国产化的EV电池和半导体材料大多依赖我国,半导体关键材料中,一些我国更是占到90%以上的份额,仅仅是EV电池,美国就有高达八成依赖中国。

市场化的正常投资流失,是可以接受的;但当非市场化的力量太大的时候,就值得我们去小心警惕。

按照桥水基金瑞达利欧的说法,美国如今已经属于衰退期的第五阶段,特征是贫富差距和价值观分歧扩大,左和右无法妥协,不惜一切代价都要争取胜利的民粹主义。

过度负债、大国之间的争端、重大技术变革,都有可能影响到国际秩序,而美国正处于陷入动荡的边缘,最终是否会越过红线则取决于美国总统。

对中国经济,达利欧也从乐观派转向悲观派。

按照达利欧的说法,大概五年前,他开发的经济泡沫测算系统就显示,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和地方债券市场正在出现泡沫。

始于1980年代的我国经济热潮期间,债务出现膨胀,贫富分化,计划生育导致的人口减少也带来了债务的增加,而这个过程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社会上都将伴随痛苦,极其艰难。

这是达利欧的原话。

外国企业因为地缘风险而对扩展在华业务变得消极,甚至国内企业也出现了同样的趋势,这些担忧或许不仅仅是外资方面的,也是国内企业方面的。

今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餐饮利润下滑高达88%,营收近500亿元,但利润却只有1亿多元,在价格战波及到全行业的此刻,低利润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本身。

皮之不附毛将焉存?

在美中两国都面临各自经济问题的此刻,或许唯有合作才能够共赢,而不是持续性的继续竞争。

合则两利,争则两伤。

唯有真正合作经贸互惠,两国才能够从彼此身上获益,这应该是今天的美国需要明白的浅显道理。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搜索
最近发表
标签列表